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 
    站内搜索:
 
  当前位置:首页 >> 政务频道 >> 公告公示
高阳县2014年种麦及冬前管理技术指导意见
发布时间:2014/9/18 14:18:44    信息发布人:管理员

2013-2014年度我县小麦生产虽然遇到了冬春季持续干旱天气,种子质量较差等不利条件,但由于下力抓了播种质量及麦田管理,小麦冬前苗情群体充足,个体健壮,麦田普遍带绿越冬,春季肥水管理等措施运筹得当,后期一喷综防全面落实,今年我县小麦单产创历史新高,平均亩产415公斤。 

一、我县小麦连年丰收的基本经验 

(一)主导品种突出,小麦长势均衡。石新828、轮选987、石新733、北农9549、北京0045主要品种占总面积的75.1%。小麦大面积长势均衡,一、二类麦田面积大。 

(二)播期集中,适时麦面积较大。虽然我县大秋作物成熟偏晚,但随着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,播种进度快、作业质量高,小麦播期集中,适时麦面积占2/3左右,苗情均衡一致,冬前一二类麦比例大,多数年份冬前叶龄、群体、个体均能达到理想状况,为中后期苗情调控、科学管理、实现足穗奠定了基础。 

(三)播种基础较好,基本苗充足。底肥施用量趋于合理,而且在底氮底磷的基础上,底施钾肥面积逐年增加;秸秆粉碎质量和整地质量明显提高,全密等行距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,去年达到495.3万亩,占总面积的93.6%。小麦播种出苗质量好,苗齐、苗全、苗匀,为形成冬前壮苗和实现高产奠定了基础。 

(四)冬春管理科学,苗情调控合理。首先针对我县特殊的生态条件,每年小麦浇冻水面积均在90%以上,确保了小苗安全越冬,争取了春季管理的主动权;针对本年度我县小麦群体偏大,返青较早、冬季干旱等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,及时提出了 “立足抗旱,分类管理,促蘖成穗,防止倒伏,搞好预测,防病治虫”的指导思想,采取了中耕锄划、合理运筹肥水、防治倒伏、及时防治病虫危害等技术措施,确保了小麦群体的合理调控。 

(五)一喷综防面积大,防治效果明显。物化补贴政策有力推动了麦田病虫草害防治和后期“一喷综防”措施的落实,并取得明显效果。近年来蚜虫、吸浆虫、白粉病、赤霉病等病虫害没有造成危害。 

二、我县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 

(一)半冬性品种北移现象比较普遍,在干旱寒冷的年份,半冬性品种死苗死蘖率明显高于冬性品种。 

(二)农机农艺结合需要进一步落实。主要是深松耕面积还需要进一步扩大,秸秆还田配套技术、播后镇压及冬季镇压技术需要进一步落实。 

(三)拌种面积减小,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。 

(四)保南麦区种植形式需要进一步改进。保南麦区全密种植行距一般在15厘米以上,部分麦区仍采用“三密一稀、四密一稀”的种植形式,行距明显比保北12~13厘米的行距大,连续几年考察结果表明亩穗数保南比保北低3.5万左右; 

(五)部分麦区浇冻水的时间偏早,在一些麦区还存在播量偏大、春季氮肥施用偏多造成贪青晚熟、倒伏等技术问题。 

三、今秋种麦关键技术措施 

今秋小麦播种有以下有利条件,一是玉米播种是近年来最早的一年,播期集中在6月12日~16日,较常年提早3天左右,较去年提早7~10天,且玉米生育期间光热条件较好,有利于玉米提早成熟播种适时麦;二是今年小麦千粒重明显高于去年,也高于常年,种子质量提高,有利于苗全苗壮;三是虽然6月份以来,全区总降水量168~380毫米,与常年同期相比,容城偏多1成(45毫米),其它地区偏少1~5成(26~162毫米)。但是9月1~2日出现了入汛以来最大的降雨过程,全市平均降雨量50.7毫米,有利于小麦播种。但是也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利因素,一是今年玉米密度增加,长势较好,秸秆量也会增加,秸秆量增大将影响整地质量;二是受水资源短缺、种植结构调整及小麦效益偏低等因素的影响,小麦播种面积有可能减少,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。 

为实现我县小麦生产持续增产增效,建议各地要充分发挥有利条件,克服不利因素,明确今秋种麦的指导思想:“改进种植技术,突出节水栽培;依据品种表现,优化品种布局;促进玉米成熟,力争适期播种;农机农艺结合,确保播种质量”。为此,突出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。 

1、选用优良品种,优化品种布局。各县(市)要选择经过大面积生产实践检验,具有早熟、高产、稳产、节水、抗逆性强等的品种,尽快压缩淘汰抗病虫性差、晚熟的品种,引导农民更新适宜种植的品种。对新品种要严格遵循品种审定公告的适宜种植区域,严禁跨区域种植。每个县(市)主推品种不超过3个,搭配品种不超过2个,从源头抓起,遏制品种“多、乱、杂”现象。半冬性品种主推:石新828、科农199等。搭配:石麦15、观35、藁优2018等;冬性品种主推:中麦175、轮选987、北农9549等;搭配:北京0045、保麦10、河农6425、河农825等。在当前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,重点抓好节水品种的培育、引进和筛选工作。 

2、施足底肥,培肥地力。适当增施底肥,有利于培肥地力,培育冬前壮苗,提高抗旱能力。要改变底肥不足和不施底肥而在浇蒙头水、或盘根水、或越冬水时追施化肥的被动施肥习惯,高产田一般掌握磷、钾全部底施,氮素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0-60%,在氮、磷、钾、微合理配比的基础上,适当增加底氮肥施用量。一般亩底施纯氮8-9公斤,五氧化二磷7-8公斤,高产、缺钾麦田施氧化钾6-7公斤,提倡增施有机肥,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。 

3、推广深松,精细整地。深松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、增加土壤储水量,改善耕层土壤物理性状,减少耕层秸秆比例,有利于提高整地质量和出苗率,促进根系发育,提高抗旱能力。各县(市)应及早规划,调配大型农机具,配套深松机械。对连续三年没有深松的地块要进行深松,耕深达到25㎝以上,深松行距小于70厘米。对玉米高产区、秸秆还田量大的如果没有深松条件,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秸秆还田量,秸秆必须粉碎2遍,细碎撒匀;同时增加底氮肥(在正常施底氮的情况下增加5公斤尿素或15公斤碳铵),旋耕深度要达到15㎝以上,旋耕2次;要精细整地,播前耙轧,以确保秸秆还田地块的播种质量符合农艺要求。 

4、适期播种,确定合理播量。小麦适期播种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和安全越冬,按近10年冬前积温来计算,我县小麦适宜播种期应为10月1~8日。针对我县热量条件不足,夏玉米成熟期较晚的实际情况,各地要加强农机具调度和农机投入,缩短农耗时间,尽量争取播种适时麦。要大力推广以播期定基本苗技术,在适播期内的基本苗控制在每亩20~25万,适播期以后每晚播一天,基本苗增加1万。播量不能简单的按斤籽万苗计算,要依据基本苗、种子的千粒重、种子的发芽率、田间出苗率确定小麦的播种量,特别是秸秆还田量大、整地质量不好的地块田间出苗率偏低,应注意适当增加播量。具体计算公式如下: 

亩基本苗数(万)×千粒重(克)×0.01 

每亩播种量(公斤)=发芽率%×田间出苗率% 

5、适墒播种,保证一播全苗 

如种麦前无充足的降雨,土壤水分达不到足墒标准(壤土含水量17~18%、砂土16%、粘土20%),要洇地造墒,为抢时间可采取带棵洇地的办法。对于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差以及播后土壤水分不足的地块,可以在播后3~4天浇蒙头水,其作用是踏实土壤、补充土壤水分,以保证出苗整齐及苗期正常生长。 

6、等行全密种植,保证播种质量。等行全密种植技术可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、光热资源,减少水分蒸发,减轻缺苗断垄的影响,改善群体与个体结构,增加群体、提高穗数、实现增产。农机农艺要密切配合,改进播种机械,保南麦区进一步进行缩小行距,将全密行距缩小至12~13厘米。麦套花生种植区在保留三密一稀、四密一稀种植形式的同时,要将平均行距缩小到13-15厘米。播种质量是实现苗全苗匀的关键,应调好播种机械,控制播种行走速度,匀速慢走,每小时控制在4公里以内,以确保下籽均匀;一般播深4㎝左右,避免播种过深而造成出苗偏弱、偏少的问题。 

7、播后镇压,踏实土壤。小麦播后镇压可以踏实土壤,增强土壤与种子的结合度,提高出苗率,培育小麦冬前壮苗,抗旱又抗寒预防冻害死苗效果明显。要在播种后土壤表层墒情显干时及时镇压,要利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作业,镇压器重量要确保压实土壤。各地应根据小麦播种面积、配备足够数量的镇压机械,实现播后镇压全覆盖。 

8、药剂拌种,控制病虫危害。拌种可以减轻病虫危害,实现苗全苗壮。部分麦区系统侵染性病害严重,局部区域地下害虫重度发生,严重影响着小麦进一步高产,应大力推行种子包衣或拌种,并根据发生对象,选用对路药剂,力争种子包衣、拌种实现全覆盖,具体药剂处理如下。 

(1)杀菌剂处理种子。预防全蚀病选用下列杀菌剂处理种子: 12.5%全蚀净(硅噻菌胺)200-300毫升,兑水1000毫升,拌麦种100公斤,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播种。预防小麦散黑穗病、腥黑穗病、根腐病、纹枯病、白粉病等病害,可选用4.8%适麦丹(2.4%苯醚甲环唑+ 2.4%咯菌腈)20毫升拌麦种20-25公斤,堆闷3小时播种。 

(2)杀虫剂处理种子。防治灰飞虱预防丛矮病、黄矮病,防治地下害虫蛴螬、金针虫、蝼蛄保全苗,防治中后期蚜虫推广“拌种杀蚜”新技术。新技术措施是选用新型小麦拌种剂福蝶(70%吡虫啉粉剂)70克 +40%甲基异柳磷乳油50克,兑水1.5-2公斤稀释成母液,均匀拌种20-25公斤,堆闷3-4小时播种。 

(3)杀虫剂、杀菌剂混合处理种子。以上病害和虫害混发区,可根据病虫发生种类选用以上有关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拌种,达到一拌多防的效果,但要注意:先拌杀虫剂,闷种晾干再拌杀菌剂;先拌乳剂,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剂。拌后的种子一般不宜久放,要随拌随用。 

四、冬前管理技术 

1、化学除草技术。近年来,禾本科恶性杂草在我县部分区域呈“岛屿型”逐年加重趋势,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,农民群众只注重杂草春季防治,而忽视秋季防治,错过了禾本科杂草的最佳防治时期。要搞好宣传发动,在小麦三叶期搞好禾本科杂草的防治工作。 

(1)防除恶性禾本科杂草。防除雀麦,在冬前平均气温高于8度时,每亩用彪虎(70%氟唑磺隆水分散颗粒剂)3.5克,先用少量清水将药溶解,然后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,做到不重喷不漏喷;防除节节麦、雀麦、看麦娘等恶性禾本科杂草,冬前在小麦出土后3-5叶期,杂草2-4叶期,每亩用3.6%阔世玛水分散粒剂20-25克或每亩用3%世玛油悬剂20-30毫升,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;以节节麦、雀麦、看麦娘、猪殃殃恶性杂草混合发生的冬麦田,每亩用快灭灵2克+阔世玛20克+苯磺隆10克,兑水30公斤茎叶喷雾;以野燕麦、雀麦、看麦娘、狗尾草及阔叶杂草混合发生的冬麦田,可用70%彪虎3.5克+10%苯磺隆10克,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。 

(2)防除阔叶杂草。除治播娘蒿、荠菜、麦瓶草等阔叶杂草,在小麦苗期,杂草2-4叶期,每亩用麦施达悬浮剂30-40毫升,兑水40公斤茎叶喷雾。 

2、苗期病虫害防治。土蝗和传毒昆虫灰飞虱的防治是冬前苗期的防治重点,小麦出苗期要注意防治麦田周边杂草中的土蝗和灰飞虱等传毒昆虫,特别对有潜在威胁的麦田要及时选用有机磷类、菊酯类等药剂进行喷雾,一般沿麦田周围向里喷5-10米的保护药带,对有危害趋势的要及时全田喷治。 

3、促控管理。对于冬前有旺长趋势的麦田,在冬前可以采取机械化镇压措施;对于底肥不足、苗子偏弱的可以结合浇水,补施适量化肥。 

4、适时浇好冻水。冬春季干旱多风是我县的气候特点。多年实践证明,我县处在北方冬麦区,年际间温度变化大,特别是随着大面积秸秆还田、旋耕和机械播种技术的普及,浇好小麦冻水是确保小麦安全越冬,争取春季管理主动权,夺取小麦丰收的重要措施,因此必须浇好冻水。冻水不能浇的过早,掌握在昼消夜冻,日平均温度2—3℃时进行。各地必须提起高度重视,要克服麻痹思想,加强技术指导,确保浇好小麦越冬水。 

  

 

 

[打印本页] [关闭窗口]

法律声明 | 关于本站 | 网站地图
Copyright © 2007-2018 www.gaoyang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河北省高阳县人民政府
主办:高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 0312-6699502
ICP备案号: 冀ICP备05019657号-1   网站标识码:1306280002  公安机关备案号:130628020000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