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 
    站内搜索:
 
  当前位置:首页 >> 走进高阳 >> 历史沿革
【高阳地方志】布里潴龙河大桥史话
发布时间:2023/11/28 16:39:18    信息发布人:管理员

在保定至河间的官道上,自古便横亘着一条大河——潴龙河。千百年来,官道上商贾仕宦,文移饷鞘,轮蹄交错。但奔流不息的河水,却使车马不前,行人止步。潴龙河上虽常年设船济渡,依然给两岸交通带来极度不便,修建一座跨河桥梁,成为人们许久的愿望。

明崇祯初年,在高阳县衙门的倡导下,于南布里村东南的潴龙河上,始建跨河大桥。该桥由东赵堡人蒋挺芳负责鸠工庀材,主持大桥的修建工程。大桥建成后,取名“东渡”,从此结束了两岸往来唯靠摆渡的历史,期间蒋挺芳功不可没。清雍正八年《高阳县志·桥梁志》载:布里桥,今名安澜桥,旧志名东渡,在布里(原南布里)村东南,明崇祯三年建,岁久倾圮。潴龙河上东渡桥的确切修建时间,以前因无史料可考,难于定论。今据收藏家李志刚先生保存的《创建东渡桥记》碑刻,了解到东渡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(1630年),该碑刻刊立于崇祯五年,虽然碑身为残段,但它是了解东渡桥的第一手原始史料,非常珍贵。此碑可证,旧高阳县志关于东渡桥的修建时间有误。

东渡桥建成后,岁久失修。清顺治六年(1649年),九河泛溢,东渡桥倾圮。清雍正《高阳县志·桥梁志》载:顺治九年重修,康熙元年更修,县令张志禧有记。此后又重修三次。雍正三年,桥梁在水灾中冲毁。雍正十年,县令严宗嘉考虑桥圮已七年,又念高阳系保河两府通衢,此桥实为省都往来要津,虽设船济渡行人,终不免涉水守候之苦,于是分俸倡捐。县内远近乡民闻风好义,踊跃捐输。大桥建成后,取水波平静以喻太平之意,将东渡更名安澜,以志永庆。新建的安澜桥为木架结构,桥长98.3米、宽5.3米、高4米,投资白银3000余两。此后百余年间,虽迭经修筑,而桥不久坚,随修随圮。

日本学者桑原骘藏所著《考史游记》载:1908年,“四月二十五日晴(大风)。六点五十五分辞(孙承宗)墓,七点二十分过高阳县南关,进而往东南方向前行。九点十分过安澜桥,桥畔有光绪二十八年所建之碑记,曰:考东南潴龙河之有桥也,始建于前明崇祯三年。地当弘道,为保(保定)河(河间)津(天津)三郡要冲。溯是河,远承唐、滋、沙三河之水。(中略)夏秋之交,上游泛滥,则狂澜湍急,如倒峡而来。今潴龙河河幅仅十七八米,水亦不多。然而从其左右相隔百余米筑有坚固堤防来看,秋潦之际,水患之大,不难想象。”清光绪年间重修的安澜桥,改木架结构为石木结构。由于桥墩改为石料,延长了使用寿命。安澜桥延续至民国期间,桥面及护栏已残破不堪。

民国20年,县长李大本筹款重修安澜桥。新桥建成于是年10月27日,工程历时50余天。此次建成的大桥仍为石木结构。

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,同年12月16日,高阳沦陷。1938年4月,吕正操率人民自卫军向河间、高阳、安国、献县等地的日军发动进攻,4月9日攻克高阳县城。翌年1月28日,高阳复为日寇所据。人民自卫军奉命向广大农村转移,建立农村抗日根据地。当人民自卫军沿桥跨过潴龙河后,为适应抗日游击战争需要,将安澜桥木构部分全部烧毁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高阳县百废待兴。为适应蒸蒸日上的经济建设和交通运输需要,由保定专区统一规划,开始在潴龙河上重新修建跨河桥梁。该桥于1956年6月10日开工,8月1日竣工,大桥共65孔,全长396.5米,宽6米,高7米,为大型简支梁木桥,耗资30.5万元。因施工时对木料做了防腐处理,建成后维修较好,一直使用到1982年。大桥建成后的当年8月3日,因连续降雨,潴龙河西大堤莘桥段决口,但大桥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。

随着交通事业的日益发展,原有的木架结构大桥已不能适应运输需要。1982 年,保定地区交通局决定对木桥进行改建。5月初,拆除木桥并开始钻孔,11月竣工。共30孔,跨径为16米,全长480米。上部为T字型钢混梁,下部为双柱式钻孔灌注桩。桥面宽9米,两边人行道各宽1米,桥高6米。设计载重为汽-20、拖- 100。建桥共用钢材420吨、木材500立方米、水泥1700吨,耗资100余万元。1984 年春,对大桥两端引道进行整修,计长1.7公里,投资9.3万元。该桥为保沧公路潴龙河上第一座永久性桥梁。

2005年保沧公路大修项目中,拆除旧桥,改建新桥。新桥长575米,加上两侧引道长度2公里。新桥为19孔、3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T型梁桥,桥宽增至12.4米,下部采用两柱式墩台,钻孔灌注桩基。公路等级为平原微丘二级公路,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-Ⅰ级,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。设计抗洪能力由50年一遇增至100年一遇,总投资2250万元。潴龙河大桥改建工程于2005年7月5日动工,2006年4月24日竣工通车。

[打印本页] [关闭窗口]

法律声明 | 关于本站 | 网站地图
Copyright © 2007-2018 www.gaoyang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河北省高阳县人民政府
主办:高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 0312-6699502
ICP备案号: 冀ICP备05019657号-1   网站标识码:1306280002  公安机关备案号:130628020000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