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梆子奠基人之一——田际云
礼赞新时代,文声润人心。
各位朋友大家好,我是高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讲解员杨美静。今天为大家讲述河北梆子奠基人之一田际云的故事 。
田际云,1864年出生于高阳,是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、戏剧活动家。他幼年家贫,为糊口进涿州白塔村赵家双顺科班从师学戏,演花旦。12岁崭露头角,18岁即誉满京师,以演出 《春秋配》、《蝴蝶杯》等剧,名噪一时。
因为田际云在《斗牛宫》戏中演出的九天仙女“清水花”,颇有神话传说九霄云外仙女的风姿,观众看后,也真想到九霄云外去看看。因此,上海的观众不称他田际云,都称他“想九霄”,此“想”为想念的“想”。于是“想九霄”就成了田际云的艺名,并声震上海。
慈禧太后听说想九霄的戏演得不同凡响,于是下旨,让想九霄进宫演戏。慈禧太后不仅爱看戏,还爱给被选进宫的演员改名字。给“响九霄”改为响亮的响。因为她听到田际云的戏,演唱的高亢洪亮,响彻云霄。
1884年,田际云被诏入宫,成为“内廷供奉”。宫廷戏班,名角林立,而唯以田际云、候俊山二人仁侠高义,为众人所崇仰。
1885年,田际云把直隶梆子带进北京。从此,和源于山西支脉的梆子腔得到了充分的交流。在当时,山西梆子艺人侯俊山和直隶梆子艺人田际云经常同台合作演出。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赏,在京城的文艺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。擅演《梅龙镇》、《海潮珠》、《斗牛宫》等剧目。
1891年,田际云先后在京组织 “小玉成”科班、“大玉成”科班、翊文社等班社,创梆子、皮簧同台演出的先例,从而大大促进了梆子剧种的发展,得到“京梆子”的称号。
田际云为人正派,主持正义。当年,戊戌变法之时,响九霄曾有利用进宫唱戏之机,为谭嗣同向光绪帝密呈变法书信的英勇事迹。
1900年,田际云任北京梨园会首。辛亥革命中,他为同盟会南北奔走,不辞辛劳。袁世凯出兵搜剿革命党人,田际云往返京、津一带,为革命党传递消息,保护同盟会人士,从不避危险。
辛亥革命后,田际云发起组织艺人团体“正乐育化会”,由谭鑫培和他分任正副会长,并举办北京第一个女子科班“崇雅社”培养出一批优秀女演员。如:金少梅、于紫云、李伯涛、福之芳等,为河北梆子这一剧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。
田际云性格刚直,一生积极参与改良社会的活动,编演了许多抨击现实的新戏,有“俨然一时人杰”之美誉。他敢于向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,在提高演员的社会地位和戏曲的社会作用、改变戏班陋习,以及旧制等方面做了许多的有益工作,深受梨园内外人士称赞。
2009年,一代戏剧大师裴艳玲推出了大型新编剧目《响九霄》,高阳人田际云“戏比天大,敢于斗争,追求文明”的精神品格传遍了大江南北!
朋友们,今天的故事就为大家讲述到这,感谢您的用心倾听,欢迎大家点赞、留言并转发,愿“纺乡文化”的声音,伴随您的每一天。
文物资料征集:
亲爱的朋友们,我局长期面向全社会征集与纺乡高阳相关的文史资料,如您有相关实物、资料或线索,请与我们联系(电话:0312-6699865)。感谢您的支持!
|